教师空间

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家校联系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途径

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途径,许多教师只是采用家访、家长会的形式进行,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单凭教师的家访或开个家长会是不够的,我们要寻找新的载体,探索学校联系的新模式,使家校联系在更高层面上,显示其更好的效果。应该把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三个层次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结合在一起。

(一)教师与家长常规性的联系途径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未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沟通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

2、家庭访问。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时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家校联系,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

3、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电访信访。随着通讯事业的日趋发达,教师与家长有情况可随时用电话联系,便捷快速,但也受时间限制。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建立“家庭联系卡”。每一至二周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卡填写,在校表现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长初评,最后班主任根据小组长的初评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作出评定。在家表现也可采取学生自评,家长评定的方法进行。根据我们的实践表明,此种联系方法是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近期表现情况的最有效方法,值得提倡。

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

(二)教师与家长研究性的联系途径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测试,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请属于相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共同研究教育方式。“三结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能在科学的前提下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较好地合作。处理问题及时,针对性强,效果就比较明显。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出主意、家长照着办的毫无主动精神的应付心理状态。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是十分有效的。

(三)教师与家长探索性的联系途径

随着学生家长高学历文化层次数量的增加,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能根据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类家长人数虽然为数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他将代表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目标导向,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具有目标导向的家庭教育特别会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因此,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探索性联系途径。

家长学校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探索家庭教育规律给以理论武装;我们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学校,可以请这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的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上述三种家校联系途径的作用机制是:以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家校联系途径,使教师和家长把学生(或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及其子女的内化水平和外显行为,用调节作为手段,反馈到教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利用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对转化家长教育心理层次是有效的,但要真正达到联系目的,学校和教师还应形成“三个重视。”

二、家校联系要“三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所以,我们应首先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位学生,父亲晚上常外出跳舞、搓麻将。为此,父母常半夜吵架,结果这个往日活泼可爱的女孩变得心事重重,整天担心父母离婚,对什么事都觉得不耐烦。后来,班主任王老师了解后,及时与其父母谈了这样做的危害,谈了一些教育建议,并给他们看了女儿写的日记。他们俩各自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终于和好如初,孩子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我们在家校联系时,就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他们信任与激励。我们在家校联系时,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与责怪,甚至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家长身上,这不但不能使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还会使他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反感。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写的每行字里都感觉到你是信任他的,他(她)是有一定能力与作用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访时,我们应多采用奖励家访,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就去家访。此时家长的心情特好,他往往感到这是他(她)跟孩子共同的光荣,心中更是充满希望与信心,老师若有什么提出与他商讨的,他当然坦诚相待,密切配合。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如学生进步了,我们可以这样写:“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获得成功了!”“你可真是个好家长。怪不得孩子这么有出息。”当学生犯了错误和退步了,我们能否这样写:“出乎意料。你孩子这次考试退步了,也许是因为我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的缘故吧,今后我一定多关心指导。其实,你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定会进步!”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