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空间

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随笔

巧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获得体验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也就是“有目的地阅读”,是对整个小学阶段阅读策略的综合应用。《竹节人》 是一篇叙事性文本,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起来的情景,表现了传统玩具给童年带来的乐趣。

一般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往往会重策略轻实践,造成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费时低效等问题。万银洁老师的这节《竹节人》用情境策略巧妙地解决真实任务,让每次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下面我就谈谈我听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儿童视角:让阅读真实发生

阅读策略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万银洁老师每次的阅读要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基于儿童视角出发,与真实生活情境联接,设计了结构化的、完整的阅读活动——计时阅读、默读、配乐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等,这么多次的朗读,我作为听课教师丝毫不觉得次数多,为什么?因为万老师的阅读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出发,学生真正投入了阅读实践。例如:在教学兵器词语时,万老师出示兵器的图片帮助孩子认识兵器,虎头双钩、偃月刀、蛇矛,看看图片,读词语,图文对照,效果极佳,怎会觉累?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成长的过程。”这样的阅读环节设计消弭了文本情境与真实生活情境的距离感、陌生感,创设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语用情境,有助于学生打通文本与外界的“墙”,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真”,并促成语言能力在真实情境下的打磨和锻铸。

二、情景再现:让表达创意呈现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对于课文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如果教师直截了当指出错误,给予纠正或者旁敲侧击暗示思路,奉上答案,那么学生表面上已经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实际上他们的言语能力却受到了抑制,自主表达的习惯就难以得到培养。此时如果让学生大胆想象语境,就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语言,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例如,《竹节人》中学生细读课文的第819自然段,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镜头:竹节人站成壮士模样——威风凛凛;竹节人像健美小伙子——浑身长满疙瘩肉;竹节人打扮成孙悟空——神气十足;竹节人手握窦尔敦的虎头双钩——虎背熊腰;竹节人身佩关羽的偃月刀——威震四方。打斗的场面更是精彩纷呈:没头没脑地对打——力大无穷;挺着肚子净挨揍——呆头呆脑;挥舞金箍棒——一扫天下;甩动虎头双钩——勇猛无比;挑起偃月刀——打遍天下无敌手!学生在影视作品中对古战场都有印象:将士无数、战马嘶鸣、硝烟纷飞、喊声震天……在教室里的破课桌上玩竹节人真的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场面吗?为了让学生对书中的描写有了充分感悟,万老师借助给视频做解说这一环节,巧妙地帮助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竹节人打斗的激烈场面、听到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在表达的时候就能把“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说得非常具体了。

这样的一堂优课,立足策略单元的性质,在教学设计中“求同存异”,依托有层次的阅读任务链,建立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情境,落实了语文学科素养,学生爱学,老师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