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空间

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三真”课堂:惊起语文教学变革的“黑天鹅”


题目

三真”课堂:惊起语文教学变革的“黑天鹅”

作者

孟亦萍

发表或获奖或录用情况

江苏教学与研究》发表

案例正文

一、眺望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家归何处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有人说,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已经进入了“丛林阶段”,课堂教学也一样。在过往的日子里,发生过太多足以让人迷恋的改革:高效课堂、翻转课堂、走班选课、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我们到底该怎么设计教与学?2017年9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长陈宝生使用“课堂革命”来表达对教育的期待,当然要革主要矛盾的命,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可能集中在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的不平等、不对称上。“革命”意味着重建,意味着课堂文化基因的再造,意味着课堂新样态的出现,还意味着课堂改革攻坚之难。当然,“课堂革命”一定不能只发生在课堂形态变化上,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虽然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仍是以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能力点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甚至出现了普遍的假探究现象,很难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是由前人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这种课程无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超出了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学活动因此成为一个机械的、死板的过程,儿童也失去了积极的学习动力,只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被迫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此,当经济领域的“黑天鹅事件”不断出现的时候,教育领域的新概念、新经验也在大量生长。如今,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高中课程标准出台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了,惊起语文教学变革的“黑天鹅”会是什么?“三真课堂”! 

二、追问“三真课堂”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三真课堂”?即“真实任务驱动、真实情境体验、真实探究学习”的语文课堂学习全过程,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整合学习目标,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真实探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 真实任务驱动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真实任务驱动”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整体的、真实的学习任务,围绕任务的完成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重点是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习过程。设置的任务既紧紧扣住学习目标,又和学生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然后分解成两到三个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称之为学习步骤,具体步骤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一条主线连接在一起。

“真实学习任务”以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主。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探究模式、情意态度等都整合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之中。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要素,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突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特别重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朗读默读诵读,重视在游戏中学习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重视凭借工具的自主学习,重视讨论、交流与分享。它改变了以知识点、能力点为体系的教学,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改变了分析型的文本解读模式,改变了被动接受的标准化学习。同时,加强了语文学习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与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儿童学到的是鲜活的语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要实现变“要我学”到“我要学”,“真实学习任务”任务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内涵关键知识、技能,结构不良,学生不能经过简单的学习即可完成,必须具备系统的、结构化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思想方法和探究模式,才能深刻理解特定的真实的任务情境,明确问题,形成假设,去解决问题。

(2)整体性:这是一个完整的大任务,不是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只有把整个学习过程完整地交给学生,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形成的才是完整的核心素养。

(3)真实性:这个任务必须让学生觉得是“我要真正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假设我是…”,“假设我要…”。在任务当中融合所要解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自动自发完成学习的过程。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清平乐  村居》,首先确定这首词的学习目标为:在诗词经典诵读的情境中,增强学生对词内容的理解,对词人情感的体会,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与鉴赏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吟诵感受词的特点,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围绕以上学习目标,教师设置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学校五年级要举办一场经典诗词吟诵大赛,其中的规定篇目就是《清平乐  村居》,请大家一起完成设计与策划,成为学习的主人,舞台的主角,敢不敢接受挑战呢?这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再分解成以下学习活动:1.要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诗词朗读关”和“内容理解关”,才能获得“小小策划师”的资格。2.根据对词的内容和词人情感的理解,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为这首词配上合适的背景画面、背景音乐、吟诵形式,完成策划。3.根据确定的策划方案进行小组排练、展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完全就是在一个真实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自发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2. 真实情境体验:变“关注知识”到“关注人”。

“真实情境体验”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展开学习、提升素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选择或创设一个儿童相对比较熟悉的,又与学习文本相切合的学习情境,让儿童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语文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过于人为简化和抽象,缺少和现实生活的链接,要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依托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语文学科命题组在测试报告中明确提出:“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学生开展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学习活动应该在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脱离了情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容易成为‘做题目’,而不是‘完成任务’。学习情境越真实,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容易激发学生言语实践的兴趣,越有助于学生呈现真实的言语实践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更是旗帜鲜明地说:“可以超越具体情境或领域培养核心素养吗?答案是不可以。”

因此,需要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发生于整体性场景。让每一个真实任务的学习都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中,选择和创设的学习情境是儿童熟悉的真实生活,而且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因为儿童学习的作品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的时空,构成了作品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就是要“披文以入情”,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入作品的情境,体验感悟,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而很多作品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有的相对比较陌生,有的理解有难度。如果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精心选择或创设一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又与作品相切合的学习情境,让儿童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学习,就缩短了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容易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情感,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引领儿童将学到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比如,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都和四季有关,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单元的学习置于儿童真实的四季生活的大情境中,从儿童正在经历的秋天开始,和儿童当下的语文学习勾连起来,引导儿童和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场景进行对话,唤起儿童对四季、对自然的独特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先引导儿童在实践活动和散文的朗读中认识正在经历的秋天,再在诵读中亲近冬、春、夏,最后在诵读、表演、绘画等学习活动中感受“我和四季”的关系,表达对四季的喜爱。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认字识字,学会朗读和表达。

3. 真实探究学习:回归教育本真,让学习真正发生。 

“真实探究学习”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核心素养,得

到全面发展,实现真实探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所谓的探究活动都是浅层次的,追求答案和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有了“真实任务驱动”和“真实情境体验”,必然会发生“真实探究学习”。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相联系的,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我们强调的“三真”课堂,是以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为主线的设计,它改变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讲听练考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方式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个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展开的是一种“真学习”,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学习动力(想学)、学习方法(会学)、学习成绩(学会)以及学习意义(学用);还要求是一种“在学习”,让不同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学习,将常州恐龙园“招募恐龙特使”这样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融合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搭建一个自我展示、小组分享、互动交流的平台。 根据学段教学目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设计了孩子喜欢的闯关任务。第一个闯关任务:我是小小解说员,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解说员,必须自己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来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闯关任务二:恐龙召集令,这一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落地。当最后孩子们和恐龙园经理频通话的时候,语文学习已经和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从生活进入文本,又从文本回归生活的学习过程,才是让探究学习真正发生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未来课堂!

三、反思“教学评一致”的抢滩登陆

“三真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认知主体作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意义建构,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依据课程标准评价,学习的要求必须与评价的要求相一致,才能通过进阶学习和评价,逐步全面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所以,我们还需要打破传统的教是教,学是学,评是评的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之中,及时了解任务学习的情况。这样就改变了反复机械的做题和测试的方式,做游戏、做项目、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评价,让评价也很有趣、富有创造性。因此,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一环。

过程性评价嵌入在学习全过程,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解儿童整个单元或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进行的评价。布卢姆曾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要想合理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核心素养、情境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维的核心素养评价框架。

综上所述,“三真”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才刚刚开始。让我们继续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创新它的形式,改变语文学习的生态,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变革,都要把尊重写入课堂愿景,把读懂学生变得更具体。期望,“三真”课堂,能真正成为惊起语文教学变革的“黑天鹅”!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关于核心素养的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2017-11-22 在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上的演讲

2.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16.1

3. 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人民教育》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