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空间

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通过怎样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了解回路和断路的概念。本课学习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是学习下一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基础。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开关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电路;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知之甚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连接电路的技能;五年级的学生会填写实验报告,能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

设计思路:

整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判别,推知有的物体能导电,有的物体不能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按能导电与不能导电的现象进行归类,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概念。然后,教师用验电球检测自来水及人体是否导电,拓展对材料的导电能力的认识。教师再通过雷电击穿空气的例子,让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概念进行推翻和重构,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最后,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增强自来水导电能力的方法,进而意识到物体的导电能力可以改变,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在矛盾与否定中真正理解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检测仪器初步判断身边常见材料的导电能力。

2.知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互相转化。

4.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认真、求实的精神,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准备

科学实验记录单、检测器、验电球、铜片、铁片、塑料片、玻璃棒、棉花、一小杯自来水、盐、小苏打、糖、白醋、可乐、搅拌棒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分享一位抗美英雄的故事,哪位同学能来为大家朗读一下?

2.听了牛班长的故事,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电话线断了,电话就打不通了呢?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下。

(是的,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电话线断开后,电路是断路,所以电路中没有电流动,电话是打不通的。)

3.那么为什么牛班长用手和嘴抓住电线后,电话就打通了呢?

(嗯,因为人能导电,电路形成了回路,电话就打通了。)

二、初识导体和绝缘体

1. 大家认为人体能导电,牛班长正是利用这一点接通了电路,让指挥部的命令及时地传到了前线。但是牛班长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如果牛班长手里有足够的材料,他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自己接入电路呢?

(生举例:铁、铜......

2. 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一些金属材料,为什么没有人提衣服呢?(因为衣服不能导电),那你觉得除了衣服,还有什么材料不能选择呢?(塑料、木头、玻璃)

3. 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7种材料,有铜片、铁片、塑料片、玻璃棒、棉花、一小杯自来水以及我们人体本身,你认为接入他们能连通电路吗?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完整的预测一下它们的导电性能。(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吗?)

同学们对这7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预测,认为铜片、铁片和人体能导电,而塑料片、玻璃棒、棉花和自来水不能导电,那么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呢?实践出真知,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4.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电路检测器,它由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电阻和若干导线组成,接出来的两条导线上有两片金属片。接下来哪位同学想上来尝试一下用这个检测器检测一下这根小木片的导电性呢?(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的操作过程)灯泡亮了吗?(没亮)这说明?(小木片不能导电)

5. 同学们对他刚才的操作有什么建议吗?(生发言)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对这位同学的操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那么对于检测器的使用,老师这里也有几点注意事项要和大家分享,请看黑板,大家一起读一下。注意事项都清楚了吗?现在请小组长安排好分工,然后派人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吧。

6. 请这一小组的组长带好实验记录单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或发现?(操作失误:能自己发现问题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7.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铁片、铜片这些金属物质能够导电;而像塑料、玻璃、棉花、木头、人体和自来水这些非金属是不能导电的。那么这些材料可以大致分为像金属一样能导电的导体,和像塑料、玻璃、纺织品一样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如果牛班长的身边有足够的导体,那么他也许就不会牺牲了。

三、再识导体和绝缘体

1. 战争中牛班长用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电话,而刚才关于人体导电性的检测中小灯泡却是不亮的,那么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生争论:因为检测器电不够强)你还听说过生活中人体能导电的事例吗?(生举例)

2. 刚才同学们通过列举事例和一些生活经验证明了人体是导体。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秘密武器,这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检测仪器,它叫验电球,外部有两个金属触点,只要物体是导体并连接两个触点,他就会发光。接下来,老师和这一小组的同学做个小游戏,我们手拉起手,请你捏住这个触点,大家注意看!(哇,验电球亮了)请你们两个把手放开,(验电球不亮了)这说明?(人体是导体)

3. 使用灵敏度高的验电球,检测出了人是导体,那这里的某些材料会不会也和人体一样呢?请同学们记住我们刚才总结的注意事项,再次对7种材料中的绝缘体进行检测。

4. 你发现了什么?(嗯,当仪器的灵敏度提高后,我们发现原来自来水和人体都是导体!)

5. (举起两个检测器)其实,老师现在正在用这两种检测器检测一种物质的导电性,你们发现了吗?(是空气)你还发现了什么?(空气不能导电,是绝缘体)

6. 可是我这里有一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一条条长长的电弧光了吗?这说明雷电正在什么物质中流动呢?(空气中)所以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只是它的导电能力极其微弱,只有在电足够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看到绝缘体中有电流通过。

7.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说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到导电的物体吗?(不能,因为没有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所以,导体是指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而绝缘体是指那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四、物体的导电能力会变化

1. 刚才同学们用第一种检测器检测自来水时,检测器的灯不亮,那么你能想办法让检测器的灯亮起来吗?

2.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五种材料,分别是盐、小苏打、糖、白醋和可乐。接下来我们要动手做一做,看看自来水中加入哪些物质后,小灯泡会亮起来。同样做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注意事项。(看黑板,齐读注意事项)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开始实验吧!

3. (生汇报:加入盐、小苏打、白醋和可乐后小灯泡亮起来了;加入糖,小灯泡不亮)师小结:往自来水加入一些物质,可以让它的导电能力变强,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

4. 同学们再来看这组图片:常温环境下,将玻璃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高温加热玻璃后,小灯泡亮起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常温下玻璃是不容易导电的绝缘体,高温下玻璃就变成了容易导电的导体)

5.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能转化为导体,像玻璃;而导体也会转化为绝缘体,像生锈的铁。

五、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一起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在本节课中,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在不断发生改变,当然还有许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我们没有了解和学习到,比如说大地、石墨和大自然中的水等这些物质也都是导体,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主学习,不断完善有关知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