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综合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综合课题 > 小学体育基础力量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 > 课题成果

增重积力,让学生更具力量

来源:原创  发布人:李平  发布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

增重积力,让学生更具力量

——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主动发展项目规划

   武进区周家巷小学,地处武进湖塘城区与城西工业园区交界处,四周逐渐林立起新建居民小区,学生多为学校周边四个社区的施教区儿童。电子产品兴起,社区运动场地的减少、家长重视学科成绩轻体育锻炼、学生学业负担增加,使得学生的学生缺乏运动、体质下降。故,学校制订“增重积力,让学生更具力量”的主动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根本目标,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并形成“1+X”的体育特色。

    二、相关概念解读:

  1. 力量:俗称“力气、气力”。词语解释为力气,有份量。运动生理学定义为“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与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合称“身体素质”,而且是身体素质的重要部分。

    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进行工作而带动被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能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一个人想要跑得更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更远就要有比较好的弹跳力,想要投等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都离不开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2. 基础力量:是相对于成人力量训练而言的、更适合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内容与形式。在体育界有句俗话:“没有力量就没有成绩。”可见力量对体育成绩的重要性,也就说明了体育训练没有了力量训练,成绩的提高肯定会受到很大制约。但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初始阶段,身体骨骼和肌肉都还不能和成年人相比,它们所能承受的绝对力量也是很小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的力量训练都是基础性的,相对强度小、时间短、形式丰富。

  3. “增重积力”:儿童基础力量训练的一种模式。通过在儿童活动中适当增加一些重量,使其负重运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使力,得到体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在运动灵敏度、耐力、力度等方面均有提升,日积月累,更是可以看到学生体质的增强与体能的提升。“增重积力”的特点是:多组数、慢速度、多密度,重量要根据儿童的身体情况而定,建议从日常用品中增加重量来进行。

    三、项目目标:

    通过两到三年儿童基础力量训练的全方位推进,使学生的体质不断发展,要在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与国家课程相统整,形成“增重积力”的特色课程网络,群体活动形成系列丰富多彩,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学校体育进步明显。

    具体目标:

  4. 通过“增重积力”的基础力量训练,提升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机能。这是该项目最根本的目标。

  5. 通过“增重积力”项目的实施与研究,探索小学阶段基础力量训练特征要素、开发途径方式,寻找力量训练与小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在契合规律,形成对基础力量训练开发的思路、框架和基本内容,整体构建小学力量训练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

  6. 通过“增重积力”项目的实施与研究,形成“力量、科学、有序、丰富、开放”的体育课程文化,使师生得到充分发展。

  7. 通过“增重积力”项目的实施与研究,形成具有星河特色的学校文化特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树立星河教育品牌。

  8.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9. 创设“增重积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多方联系,争取在三年之内,建立起500平米、可同时供50人进行基础力量训练的训练馆,内配至少相同数量、最好双倍数量的力量训练器材,使得力量练习有物质基础。并根据力量训练需要,逐年添置、更新运动器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运动条件。

  10. 充实“增重积力”所需要的师资队伍。

    力量训练工作的关键性因素,是人才的因素。未来三年来,我们要完善三方面师资力量:(1)聘用专业力量训练教练;(2)体育教师队伍急需补充完善;(3)普通学科教师力量训练知识技能的普及与提升。

    其中,体育教师在“增重积力”项目当中尤为重要,他们承担着方案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力量训练的推广落实等重任,所以,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调配、增加,在专业、年龄、性别、性质方面要科学搭配。

    附表1:体育师资状态及结构调整目标

    总数

    公办

    聘用

    外聘

    特聘

    专业

    缺少专业

    目前

    3

    2

    1

    0

    0

    0

    曲棍球

    三年后不扩班

    7

    4

    1

    1

    1

    4+

    待定

    三年后扩班

    9

    5

    1

    2

    1

    5+

    待定

    加强对聘用教师管理,采用流动制,使体育教师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投入体育事业,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力量训练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教课,能训练、能开展科研活动,能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三年内,体育教师队伍内必须至少新增2人次在区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1人进入市比赛,2 人在五级梯队上更上一层。形成“专业+敬业”的体育教师品牌。

    1. 形成“增重积力”所倡导的健康文化。

          提出“增重积力,强健身体,精彩生活”的体育文化,并围绕着这一核心,形成相关环境文化与制度文化,分步落实。践行运动健康的理念,通过召开家长会,宣传“增重积力”的健康知识;通过邀请专家、举重运动员进校园座谈,让学生感受到力量训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校园文化布置,让学生了解力量训练的励志故事;选择适合力量训练的音乐,在适当的时段播放,营造全员力量训练的氛围;形成每天进行力量训练的图谱,培养学生力量训练的习惯。

    2. 打造“增重积力”所需要的校本课程。

      普适课程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校本课程方面,按“增重积力”特色进行,形成“基础课程——分段课程——社团课程”三级网络。按照武进区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实施办法,以“增重积力”为核心开展延伸项目设计大课间,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将现有课程体系化。项目设置与管理上,不一味地做加法。而要加强对现有项目进行严格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适当调整,做得不够好的,就要做减法,及时删除。

      以力量训练为核心基础的三级体育课程图谱: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基础课程与分段课程必修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先天特质选择社团课程。具体内容与项目如下:(三年内,所有项目不是静态不变,而是根据教练、实施情况进行调节与转型)

      附表2:周家巷小学“1+X” 增重积力 特色课程一览表:

    一个基础

    一个特色

    三大项目

    大课间设计(下午)

    分段课程

    力量训练

    1+X

    举重

    举重

    足球

    曲棍球

    青苹果:背包操

    红苹果:哑铃操

    金苹果:搏击操

    一年级:跆拳道

    二年级:轮  滑

    三年级:击  剑

    四年级:羽毛球

    五年级:足  球

    六年级:篮  球

     

     “1”即力量训练。认准体育训练的核心“力量”,认清“力量好了,项目才好;力量不行,项目必弱”的事实。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举重部部长钱光鉴先生《伟大的人体力量》,编写《儿童基础力量指导手册》,夯实其他项目的基础。

    1. 提高“增重积力”所落实的教育质量。

    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将国家课程内容与力量训练内容有机整合,训练项目的参差安排,训练深度的加深与考核。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利用每一次教研机会,梳理、归纳每个项目的分级目标(见附表3),形成清楚的教学网络。平时课内以力量训练为基础,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附表3:体育项目教学目标分解模式:

       

       

      贯彻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积极参与市区级组织的教学调研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注重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性,努力提升教研水平,以此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一方面,要精心落实常规教学,所以体育教师,包括外聘老师,都要上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鼓励与其他学校间开展力量训练方面的联合体育教学活动,为有特色和有成效的教学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与语数英课堂教学考核表区分开来,既有“星式课堂”的一般标准,又要有体育学科的单独量化要求。

      附表4:育课堂教学评价表:

    3. 加强力量课题研究。

      体育组要改变只会实干、不会表达的旧式样态,要变经验型为科研型团队,教师的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活动,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增重积力”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积极申报课题,最低要求建立区级课题,尽量申报市级课题。全体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对比式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三年内,学校至少要有1个体育课题,至少5篇教师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至少5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3)提升运动竞技水平。

      坚持体育竞赛的多元化发展,在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竞赛内容,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机会,充分挖掘体育竞赛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学生运动会,将趣味与冬季三项比赛、田径等上级常规普及性比赛有机整合。

      调整策略,上午集中训练力量,下午分散练习技能。坚持课余训练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教练员在全面提高自身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纪律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吃苦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全体教练要一起分析区田径运动会,寻找突破口,寻找对比校,寻找好方法,调整参赛策略。三年内,学校田径队要突破4轨制局限,要力争实现区运动会得分翻一翻,争取进入区前8名。

      4)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增重积力”不是单个的体育项目,而是学校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组成部分;“增重积力”的目的不是为了个别运动员成绩的提升,而是全部学生体质素养的全面提升;全体教师要明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扎实推进“增重积力”项目,确保学生真正提升身体素质,并以此惠及家庭、惠及百姓。

          五、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组长:任韧

          项目副组长:李平、邵震伟、丁杰

            员:张小晴、龚  尧、王燕飞、蒋艾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