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综合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综合课题 > “有光书院”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建构与研究 > 课题动态

有光书院| 教师共读 享阅读之乐,做智慧之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雷上志  发布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

读书是一种美好的情怀

教师共读

享阅读之乐,做智慧之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够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生成专业智慧,构建专业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经典语段分享

分享者蔡汝燕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向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阅读分享

分享者:冯程程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要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研究活动,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

读了有关学生脑力劳动的文章中这段话让我深受感触,确实老师不应该训斥学生,想想为什么训斥学生,无疑因为学生学不会。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老师不用着急,这样就不会出现训斥学生的现象,这样学生也就会在和谐的环境中慢慢消化学习,直到他的思想豁然开朗。回想一下在教学的时候误认为把教材讲的越明白学生的疑问就越少,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这也就导致了课堂上我们帮学生解决了问题,而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我们会很失望,学生都一个个低下了头,接着会发生一连串的恶性循环。这让我意识到任何知识点如果不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一味的传输是徒劳无意的,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我们在指导学生脑力劳动时,教师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就像我们在阅读这些教育著作时,如果能带着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真实体验,来理解他的思想。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很多共鸣,我想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分享者:徐媛媛

自从学生步入中年级,我发现教学上越来越吃力了,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去思考,更别提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近期,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63条《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之后,我茅塞顿开。苏先生举例说:在一些课上,教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里,而看不到学生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在思考,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能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却毫无所得。通过这个例子我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接受新知的结果。在本条建议中,苏氏探讨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完全按照我们的备课吗?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而事实上改变计划的事是常有的。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他得到的是学生的无知。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至完全改变计划,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而恰恰是出于对计划的尊重。所谓创造性,绝不意味着教育过程是一种不可捉摸的,服从于灵感的,不可预见的东西。恰恰相反。只有精细地预见到并且研究过教育过程的许多事实和规律性的相互依存性,才能使真正的教学能手当机立断地改变计划。这也是他后来说的,教师要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能看到学生是在怎样思考的。

分享者:贾颖

在课堂上怎么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为了使学生能注意听讲,我们力求使讲课的思路达到最清晰的程度,这一点对于思维操作比较迟缓的学生尤为重要。

分享者:朱春燕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认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思考(思维)活动,是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过程,是研究性的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具有重实践、重过程和重思考等特征,其主要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教会学生的学习,而非仅仅是传授和掌握知识。其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法为我们今天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迫切需要做到的是:指导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忆,使学生知识活起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享者:李奕

美国心理学家威信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別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断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用分数来作为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从平时的点滴中来发现他们的进步,并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将这种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们知道,使他们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原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分享者:荆熙哲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凡是经过创造性劳动的训练的学生,都能自觉地避免去背诵不理解的东西。体力劳动和思考融为一体,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才是主要的。但双手也不是消极的执行者,手能使头脑变聪明。俗话说心灵手巧,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也有不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数学课上的动手操作,就是利用实践打开思维。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让我们去尽享阅读之乐,做智慧之师。

 

素材提供:五年级组

编辑:张楠

审核:姚娜